第九十五章暗涌潜流各怀机,星火照夜见麟心

洛阳之行,对霍麟(何进)而言,不啻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淬炼。他强压下翻腾的心绪,随着队伍返回蜀中别院。一路上,他沉默寡言,比以往更加刻苦地修炼,仿佛要将所有的恐惧、不甘与野心,都转化为攀升实力的燃料。何太后那探究的目光,如同悬顶之剑,时刻提醒他危机四伏。他深知,在这个个人伟力可敌国的时代,没有力量,一切野心皆是空谈。他必须更快,更隐忍。

回到蜀中别院,霍麟变得更加低调,也更加敏锐。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宗门传授的《星火诀》基础篇,开始利用一切机会翻阅别院藏经阁的杂书玉简,尤其关注那些记载奇闻异事、上古秘辛、以及……夺舍重生、魂魄异变之类的冷僻记载。他试图搞清楚自己的状态,并寻找快速提升乃至恢复前世记忆与力量的途径。

同时,他凭借前世驾驭朝堂的眼力,暗中观察别院中的管事、执事乃至长老。他发现,星火宗虽风气清正,但并非铁板一块。有醉心修炼不同外事的,有热衷于宗门贡献换取资源的,也有少数对自身地位或资源分配略有微词的。霍麟小心翼翼地开始经营人脉,他以前世大将军的手段,或用微不足道的利益笼络,或用共情之言获取信任,或用卓越的“见解”(得益于他远超同龄人的心智)引起某些执事的注意。他像一株暗处的藤蔓,悄无声息地延伸着自己的影响力。

洛阳,长乐宫。何太后自那日见到霍麟后,便心绪不宁。她几乎笃定那少年与兄长有关。她动用了太后的隐秘力量——一批忠于何家、并未被监天司完全吸纳的旧日暗卫,下令秘密前往蜀地,彻查霍麟的一切。从他被发现的村落、当时的饥荒情况、接触过的人,事无巨细,都要上报。同时,她也更加频繁地召见国师王凡,有时是询问皇帝学业,有时是请教养生之道,但总会不经意间将话题引向魂魄、转世之说。王凡何等人物,何太后这点心思如何瞒得过他。他早已察觉那日觐见时何太后的异样及霍麟身上那极细微、几乎与肉身完美融合却逃不过他法眼的魂魄异常。但他并未点破,只是淡然应对:“太后,世间万物,有始有终,亦有变数。执着于过去,易生心魔,于修行无益。”“魂魄之秘,涉及天道轮回,强求答案,恐招祸端。”他看似劝阻,实则每一句都让何太后更加确信其中必有蹊跷。王凡也在观察,他想看看这缕本该消散的残魂,究竟能在这新时代掀起怎样的波澜,这对他推演天道、锤炼宗门未必不是一种借鉴。只要不危及大局,他乐见其变。

少年天子刘辩,也逐渐察觉到母后的异常。他聪慧且敏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母后对那个名叫霍麟的星火宗弟子的过分关注。他并未直接询问,而是通过自己的渠道——几位由王凡指派辅佐他、亦师亦友的年轻监天司修士,调阅了霍麟的宗档。宗档记录清白无瑕,蜀中孤儿,资质中上,心性沉稳,并无任何特别之处。“母后为何独独对他另眼相看?”刘辩心生疑惑。他并非忌惮,而是出于一种少年帝王逐渐萌生的、对身边一切非常之事的本能探究欲。他甚至私下动用了一丝微薄的帝王气运(在九鼎大阵加持下,他已能初步感应),试图隔空感应霍麟,却只感到一片模糊,似有星火屏障阻隔(实为霍麟修炼的星火诀本能护体及王凡早布下的遮掩天机之阵)。这反而激起了刘辩的好胜心。他决定,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少年,以及……星火宗本身。他虽是皇帝,但天下皆知国师与星火宗。他渴望真正理解并掌控这股支撑圣世的力量。

时间悄然流逝,一年转瞬即过。霍麟的修为在暗中努力与前世阅历加持下,进展神速,已达练气后期,远超同侪,但他刻意压制,对外只显示练气中期的水平。他通过种种手段,竟真的在别院藏经阁的一处废弃角落,找到了一枚残缺的古玉简。玉简中记载了一种名为“融魂秘术”的邪异法门,并非真正的夺舍,而是教人如何吞噬无主残魂或阴魂来短暂壮大自身神念,副作用极大,极易迷失心智。霍麟如获至宝,却又心惊肉跳。他隐约觉得,这或许能解决他魂魄与肉身并非完美融合、偶尔会出现滞涩的问题,甚至……可能找回更多前世的力量?但他不敢轻易尝试。与此同时,何太后派出的暗卫回报:霍麟的身世看似天衣无缝,但其被发现的时间、地点,与当年何进身亡、魂灯熄灭的时间点存在微妙的巧合。且蜀中别院附近,曾有过极微弱的异常魂力波动记录(被监天司常规监测记录,但并未引起重视)。何太后几乎要认定霍麟就是兄长转世或附身了!她激动不已,几乎要立刻下旨将霍麟召入宫中。但被她的心腹老宦官劝阻:“太后,此事关乎国师、关乎星火宗,更关乎陛下。若无确凿证据,贸然相认,恐生大变。若那少年真是大将军,他既选择隐藏,必有深意啊……”何太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是啊,如今的天下,已非何家天下。她按捺住冲动,命令暗卫继续监视,并设法获取霍麟的贴身之物或血液毛发,她要想办法验证。

这一日,蜀中别院举行年末小比。霍麟故意表现中规中矩,取得了一个不错的中间名次。但在最后一场与一名练气圆满弟子的切磋中,对方施展了一种偏神识攻击的冷僻术法,试图扰乱霍麟心神。猝不

来源9:http://b.faloo.com/1495784_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