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精神一振,急忙拨开灌木丛凑上前去。
只见前方一片相对开阔的平地上,赫然出现了一个营地!十几顶军绿色的帐篷整齐地扎在那里,旁边还堆放着一些锅碗瓢盆,甚至还有一台小型发电机和几桶备用柴油!整个营地虽然略显凌乱,但装备之齐全、现代化程度之高,与这原始山谷格格不入。
“这…这深山老林的,怎么会有营地?”无邪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吴三刑脸色凝重,快步上前检查。他蹲下身,摸了摸篝火堆的灰烬,冰凉刺骨;又揭开旁边一个简易炉灶的锅盖,里面残留的饭菜已经发霉长毛,散发出一股酸馊味。
“人走了一周左右。”吴三刑沉声道,他想起招待所女服务员小翠的话,“一周多前,确实有一队十几个人进了这山谷,看来就是他们了。”
蟠子和大魁在营地里快速搜索了一圈,发现不少遗留的罐头食物和成箱的矿泉水。蟠子更是从一个翻倒的背包里,翻出了一把沾着泥土的洛阳铲!
“三爷,您看!”蟠子将洛阳铲递给吴三刑。
吴三刑接过铲子,仔细看了看铲头的形制和磨损痕迹,又掂量了一下分量,眼神微眯:“是北派的家伙。”
“北派?”无邪不解。
蟠子在一旁解释道:“小三爷,咱们倒斗这行当,大致分南北两派。咱们吴家属于南派,多是家族经营,像咱们这样,下地的多是年轻一辈,长辈在外面接应,一来是经验老道能掌舵,二来也是防着有人见财起意,害了自家亲戚。北派则不同,他们认为盗墓损阴德,所以多是门派形式,像什么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搬山道人、卸岭力士这些,收徒传艺,很少有家族传承的。”
吴三刑点点头,补充道:“蟠子说的没错。看这洛阳铲的制式和营地装备,应该是北派的人。他们也是冲着战国墓来的。可惜……”他环顾了一下寂静的营地,语气带着一丝惋惜和警惕,“他们没有正确的路线图,很可能已经陷进了那个‘虚冢疑墓’里,凶多吉少了。”
大魁看着那些完好的帐篷和物资,倒是挺高兴:“三爷,这倒是省事了!咱们今晚就在这儿扎营吧?现成的帐篷,还有吃的喝的!”
吴三刑略一沉吟,点头同意:“也好。蟠子,大魁,你们俩把营地简单收拾一下,检查一下物资。今晚就在这儿过夜。”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蟠子和大魁清理出一块空地,用营地遗留的柴油重新生起了篝火。大魁还翻出一些没开封的罐头和面条,煮了一大锅。虽然味道一般,但在这深山老林里,能吃上一口热乎的已经是莫大的享受。连陆阳也放下了随身携带的干粮,和大家一起吃了些热食——他系统空间里的储备食物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饭后,众人各自挑选了一顶还算干净的帐篷钻了进去。无邪累得几乎沾地就睡,大魁的鼾声很快就像打雷一样响了起来。蟠子虽然也疲惫,但还是强撑着在营地周围撒了一圈防虫蛇的药粉。吴三刑则坐在篝火旁,借着火光再次研究起那份战国帛书的路线图,眉头紧锁。
陆阳靠在自己的帐篷里,闭目养神,神识却悄然散开,覆盖着营地周围数十丈的范围。张启零则抱着他那柄裹着布条的古刀,坐在帐篷门口,如同雕塑般一动不动,眼神在黑暗中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夜色深沉,山谷里只剩下篝火噼啪的燃烧声和虫鸣。
翌日清晨,山间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众人便已聚集在吴三刑的帐篷里。
吴三刑将那张泛黄的战国帛书地图铺在简易折叠桌上,手指点向其中一个标记:“根据路线图,主墓室的大致方位应该就在这附近。但我们得先找到确切入口。”
一直沉默寡言的张启零忽然伸出手,指尖点在地图营地标识北面不远处的一个小红点上,声音平淡却清晰:“这里。祭祀的地方。”
“祭祀的地方?”无邪眼睛一亮,顿时来了精神,“三叔,古代祭祀坑或者祭祀殿,往往会有好东西啊!你看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甚至三星堆那青铜神树,哪个不是国之重器!古人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用的礼器绝对是最顶级的!”
想到可能出现的精美青铜器,无邪的疲惫一扫而空,仿佛已经看到了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走,去看看!”吴三刑当机立断。无邪更是积极,立刻跑出去拿来了探铲——一种经过改良,更适合南方土质的洛阳铲。
队伍很快来到营地北面约一百米处。这里地势略显平缓,周围的树木也比其他地方稀疏一些。
吴三刑指挥道:“蟠子,在这儿下几铲,看看土层情况。”接着,他转头对无邪现场教学,“一般来说,墓越深年代可能越久远。周墓能到十几米,汉墓七八米,明清的就更浅些。当然也有例外,像唐墓喜欢依山而建,就不完全看深度。还得考虑几千年来地质沉降、泥沙堆积的影响。不过这战国墓,按记载,深度通常在十几米左右。”
蟠子熟练地将一节节探铲的钢管连接起来
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11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HU108 xqTHf0mcK2N¥ https://m.tb.cn/h.SSdhzY5,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11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C4tPSALwx2Yfbp5V¥,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