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强国必须强兵,强兵必须强..

乾清宫。

朱尤简坐在上首。

他的下首两侧各坐着一个人。

左边是个老者,已经年逾六旬。

右边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这二人就是朱尤简急切想见的两个人。

那老者就是赫赫有名的徐光启。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不仅在天文学、数学、农学上颇有研究,而且在军事领域上也有建树,特别注重武器制造,尤其是火炮的制造。

天启四年,徐光启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等职,当时魏忠贤专权,他不肯就任,次年他便遭谗劾去职。

退隐之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增订、批改以前所辑《农书》上,经过勤奋钻研,日夜笔耕,终于在天启七年完成了《农政全书》的初稿。

这次,蒙新君召见,心情激动,恰好他和自己的弟子孙元化在一起,于是二人星夜兼程,赶赴京师。

到了京师,顾不上休息,就进见皇上。

右边那中年人便是他的得意门生孙元化。

孙元化师从徐光启,是西洋火炮专家,由孙承宗举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

他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袁崇焕誉为识慧两精。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六万大军号称二十万猛攻宁远,明军城头共布置有十一门大炮,威力惊人,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七个月后病死,史称宁远大捷。事实证明筑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

由于魏忠贤专权,袁崇焕被迫引退,孙元化也被罢官回乡。

恰好之前他去探望师父,结果与师父一起奉旨进京。

对于二人的才能,朱尤简自然很清楚。

强国必须强兵,强兵必须强火器!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明代的火器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已经落后于欧洲,当然差距不是太大。

现在整个世界都是冷兵器和热兵器共用,正是一个过渡阶段。

因为火器才开始崭露头角,威力还不显著,所以,它在军队中的位置还偏弱。在明军的编制中,火器只占了10%的比例。

当然,神机营是个例外,它是全火器部队。

明军的火器很杂,主要分为步兵使用的火枪,也就是鸟铳、火铳、三眼铳之类的,还有就是炮兵使用的火炮。

就火枪很言,有些明显的缺陷,一是,射程太短,最多能打到一百米,在一百米的时候基本上没什么杀伤力。

在五十米的时候效果很好,在三十米能击穿后金的骑兵铠甲。

二是,操作复杂,射速低。

火枪都是前置装弹,还要点燃火绳,如果一个人操作,差不多一分钟只能击发一次。而面对后金骑兵,从敌人冲锋到冲到跟前,火枪兵也就能击发一次。

三是,受天气影响严重。

刮风天,下雨天,火枪就没法使用。

鉴于以上三个原因,在辽东与装备精良的后金骑兵相比,明军的火器都没有什么优势。

说实话,一群火枪兵还不如一群弓箭手。

再说火炮。

火炮的种类也很杂,有士兵可以手持的虎蹲炮,也有重达几百几千斤的重炮。

火炮的威力自然超过火枪,最远可以打到五百米。

但那时的炮弹是实心弹,威力可比不了后世的炮弹。

另外,由于技术问题,火枪和火炮都容易炸膛,精度也很差。

加上火炮笨重,所以,火炮只能守城,没法野战。

在明军的火炮中,最先进的还是从西洋买来的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三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两吨以上。

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发挥巨大威力,重创了后金。

而红夷大炮正是由徐光启引荐的,由孙元化指挥的。

问了一下二人目前的状况之后,朱尤简话题一转,就提到了火器。

“朕听闻二位对西洋火器很有研究,朕这次让你们进京,就是希望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改进火器,增加军力。二位以为如何?”

因为商城的东西都比较贵,特别是火器类,所以,靠国运值兑换不现实,朱尤简只能兑换图纸和样本,让工匠生产。

徐光启有一种见到知音的感觉,马上站起来说道:“皇上如此重视火器,正是臣之所望,臣一定尽心尽力。”

孙元化站起来说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朕恕你无罪!”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666114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