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新的数控系统

  到了第二天早上。

  顾国栋和张书瑜才起床。

  张书瑜昨天穿的巴黎世家已经被顾国栋撕成了碎片。

  她就这样躺在顾国栋怀里。

  看着熟睡中的男子,张书瑜心里甜蜜的不行。

  顾国栋也在这时醒来,昨天的人个人可让他爽翻了。

  这cosplay还真不是盖的,以后还得多来几次才行。

  两人起来洗漱之后就一起去上班了。

  毕竟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婚假,更别提度蜜月什么的了。

  他们还需要去上班。

  上班之后,顾国栋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处理了一番,然后就去买菜了。

  这段时间顾国栋每天都会抽空去菜市场买菜。

  现在因为已经是研究所所长的缘故,大部分事情已经不用他亲手去做了哦。

  他只要时不时拿出图纸来安排大家去生产就行。

  做完了这些就来到王老这边的研究所。

  现在光科技才是比较经济的事项。

  因为后面需要开发的东西基本都是自动化的。

  要是没有光刻机来帮忙制造芯片,那很多东西都会陷入停滞。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在这边先弄一个数控系统出来。

  加工中心那边的数控机床基本都已经完成,但是用的还是老式的发报机。

  那东西也只算是一个替代品和数控机床没那么匹配的,还是做一个专用的比较好。

  得益于准备光刻机的材料,这边有很多原电器元件可以使用。

  在顾国栋的领导下,这名研究员也是一起来帮忙制造这个数控系统。

  因为集成电路还在起步阶段,要设计出一套数控系统难度非常大。

  即使手上有着超人的技术,但是缺少了原料,顾国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他决定不使用集成电路,而是选用现在较为成熟的离散元件来构建这套系统。

  在cpu方面,他们没有条件制作精密的中央控制器。

  他选用当时比较流行的简单计数器和触发器,然后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进行焊接,最终组装出一块非常简陋的控制核心板。

  这块板子能够实现一些基本的定时和比较功能,为整个系统提供控制基础。

  外围电路的制造难度较大。

  存储器部分使用触发器和线缆编织而成,只能保存几位信息,但也是现在的最高技术。

  控制逻辑电路也是通过大量焊接触发器和电阻电容来构建,调试难度不小。

  输入输出电路则是用继电器和开关来控制机床上各部分的通断,这部分的接线工作也非常繁琐。

  机床接口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机床模型来定制和调整。

  研究所的这批机床是军方使用的一些新机床,上面已经安装有继电器可以控制各机构的启动停止。

  研究员们根据数控系统的接口标准来重新布置这些继电器和线路,并且进行系统调试,确保机床可以接收正确的控制信号。

  这一过程也是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

  最后,软件的编制实际上只是给触发器编织一组开关控制指令,难度不大但也要反复调试以确保正确性。

  这一部分也是由王老找到军方那边的计算机人员来完成的。

  当然现在的指令也不是很完全,少部分操作还需要人工参与。

  但是自动化程度也比之前要高了不少。

  这套简陋的数控系统终于制作完成,顾国栋非常开心。

  虽然功能和性能都不及国外的商业化制品,但是作为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制的数控系统已经足够意义重大。

  在调试过程中,顾国栋也发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些经验也将为后续版本的开发提供很好的参考。

  一套系统下来,研究员们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微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也正是顾国栋最初进行这个研究的初衷。

  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可以较为稳定地控制机床运行了。

  虽然还是需要人工监督和参与,但是已经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度。

  这对后续的产品研发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

  接下来,顾国栋准备继续改进这个系统,要增加更多的存储器,采用更先进的cpu架构,增强系统的智能化功能。

  目的是达到几乎全自动的控制水平。

  同时也要研发更加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接口,以方便未来接入更多类型的机床。

  在这个阶段,要产生较大规模的产能,数控化是必不可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s://www.biqupai.com/72_72202/400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