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恩典试验二

〈恩典〉方面的理解有所进展。

在我的〈恩典〉探索中,我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标记最多只能出现两个,而第三个标记则无法出现。在进行实验时,我曾经将标记放在石头上,并在犹豫之际出现了第二个标记。然而,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尝试添加第三个标记却始终失败了。

这个现象的意义仍然需要深入研究。不过,可以推测出这是由于系统对于标记数量的限制所导致的。当我在第二次实验时放置了第二个标记,系统很可能将其作为了一个最大数量的警告,从而限制了第三个标记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限制不仅仅存在于标记本身,而且也存在于通过标记实现的〈相互移动〉功能中。这意味着,只有通过这两个标记才能进行〈相互移动〉,而第三个标记则无法实现这个功能。

我认为这个限制可能是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稳定性所采取的一种措施。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个现象的具体原因,但对于理解〈恩典〉系统的运作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次,标记的两个物体可以相互移动。也许“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标记”最初的意义就是这个吧。自己只是例外地成为了〈相互移动〉的对象,而“将被标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交换”可能是〈相互移动〉的本质。

在对〈恩典〉进行实验时,我注意到标记似乎会缓慢地移动。有一次,我接近标记位置,发现它已经附在了一个锹形虫的身上。这个新的发现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这意味着标记可以被放在生物的身上。

进一步地,我想到了一个可能的应用:在安全区域监视蜥蜴的位置。如果将标记放在蜥蜴身上,那么即使蜥蜴逃离了我的视线,我也可以在安全地带监视它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掌握猎物的动态,进而提高狩猎的成功率。

当然,这个方法可能有一些实践上的难点,例如如何抓住蜥蜴并给它打上标记。但是,对于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来说,这个方法可能会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需要长时间监视猎物位置的情况下。

这个想法看起来十分巧妙,也十分卑鄙,但似乎很有用。如果将标记放在一个陷阱中,并在陷阱周围的土地上安置多个标记,当猎物和标记〈相互移动〉时,它们就会被吸引到陷阱中。这种方法看起来很适合用于捕捉小型的猎物,但对于较大的猎物,标记可能需要被安置在更有战略意义的位置上,比如在狩猎路线上或者藏身的树木周围。

虽然突然想到的这个捕猎方法看起来十分卑鄙,但考虑到野外生存的严酷环境,有时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然而目前并没有实践这个方法的计划,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除非遇到极端情况,比如饥荒或无法获取其他食物来源,否则不会在未来采用这种手段。同时,在野外生存中,需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不可过度捕猎或伤害动物。

另一个发现是在进行标记时,可以将标记放在附近的物体上。这样就可以在视线勉强可及的情况下进行实际瞬间移动。这个特性在种植龙血树时已经得到了验证,但它也有可能适用于其他场景。

除此之外,还尝试将自己和巨石进行相互移动,但是不成功。多次尝试标记巨石时,发现标记并没有成功指定在巨石上,而是指定在了上面的落叶上。可能是由于巨石的质量或体积过大,导致标记无法成功。

另外,也尝试将标记放在小物体如沙子上,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指定标记。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确定是否存在体积或其他限制。

虽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通过对标记的理解,已经可以为探索新的领域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结:

?最多可以出现两个标记,无法出现第三个。

?可以通过标记的两个物体进行〈相互移动〉。

?标记可以放在生物身上。

?标记可能存在质量和体积上的限制。

?通过大概的位置指定标记时,有时会被指定在周围的物体上。

?尝试将自己和大岩进行〈相互移动〉时,标记会被指定在大岩上的物体上,难以准确地进行标记。

?小物体如沙子一粒无法进行标记,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确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来源9:http://b.faloo.com/1312289_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