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不能让人笑话

  “这位是知寒同志,”郭兴介绍道:“现任五院院长。”

  “他可是日日期盼着你们归国,现在看到你们,是话都说不出来了。”

  郭兴拍着叶知寒的肩膀,满目欣慰。新笔趣阁

  百济争端结束了。

  沙苏的工业体系迁移了。

  人才也回来了。

  一百多年的家破人亡、朝不保夕的阴霾,终于在所有人心中散开。

  建设华夏。

  多么让人心情澎湃。

  钱月林看着紧紧抓着自己双手的年轻人,也安慰道:“知寒同志,辛苦您了。”

  叶知寒抬头看着钱月林。

  和学森一样的样貌。

  一样的声音。

  一样的风度和气质。

  唯独眼神中有几分陌生。

  叙旧的话现在不合时宜。

  圣塔莫尼卡海岸上的夜色越发浓郁。

  丑国的几名政客冷嘲热讽的看向海岸边上的这群人。

  他们在交谈什么,难以听到。

  但所有人都能猜到。

  他们不会理解这些滞留的华夏人才为什么这么迫切的想要回国。

  哪怕华夏连一条接他们的船都没有。

  “月林、怀义,难道你们打算游回华夏吗?”

  一名政客远远的喊道。

  在百济战争刚爆发的时候,白宫在得知华夏方面暗中联系钱月林和郭怀义的时候,给出的计划是——

  【虽然钱月林被判驱逐,但又担心他掌握了大量先进知识,如果立刻让他回国帮助华夏,必然对丑国不利。宁可枪毙,也不能放他回国。】

  在第一次停战和谈,当华夏想要用俘虏的十一个丑国飞行员来换回钱月林和郭怀义的时候。

  白宫第一时间给予了拒绝,杜鲁门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用十一个丑国战俘来换钱月林,就像是用十一个平民交换十一个装甲师。】

  而在现在,当丑国的远东精锐全部被围困在五圣山。

  这个筹码的加压之下,才迫使白宫不得不妥协。

  但这些政客依旧在争取。

  虽然他们无法再用流氓不讲道理的方法来拘留,但依旧尝试着怀柔政策来让钱月林和郭怀义“回心转意”。

  钱月林和郭怀义的老师,冯·卡门教授,在白宫官员的多次骚扰请求下,做了这个最不招人待见的说客。

  一辆汽车缓缓驶来,冯·卡门从车上走下来,向钱月林和郭怀义走去。

  “老师。”

  “老师。”

  钱月林和郭怀义看向这位一头白发的老者,仍是尊敬。

  “我来送送你们,”冯·卡门笑道:“恭喜你们,终于可以回去了。”

  “从百济战场的各种表现来看,现在的华夏,虽然一无所有,但她有着无限的可能。”

  “你们是我最得意的门生,我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们能成为我最头疼的对手,这同样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钱月林和郭怀义笑道:“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快回去吧,回你们的祖国。”

  冯·卡门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然后转头向那群望眼欲穿的政客走去。

  过了许久,才在政客面前装模作样的喊道:“华夏有什么?在华夏那一片空白的航空业里面能够作出什么事业?在华夏那还不稳定的社会里面拿什么来满足你的家人?留下来吧,这里有你要的事业,有你要的人生,你回华夏只能种苹果!”

  片刻,钱月林回答道:“为了我的祖国建设,我可以去种苹果!恩师!”

  冯·卡门看向那些政客,摊了摊手:“我尽力了。”

  野风吹拂下,所有人看着深邃的海洋。

  五十公里外停播的远洋客轮,已经遥不可见。

  郭兴头疼道:“怎么回去?”

  《芝加哥评论》、《丑国时报》等不少媒体陆续来到海岸前。

  嘲笑和讥讽声充斥在整个海岸。

  似乎为了找回一些丑国的颜面开始不择手段了。

  “再等等。”叶知寒看向深邃的海洋。

  身旁的留学学子们,面对丑国记者充满偏见和嘲讽的采访,都噤声不言。

  那些记者看没有人愿意配合采访,便知趣的不再去追问。

  只是转头就拿起相机开始疯狂的抓拍着每一个人脸上的急迫和无可奈何。

  毕竟,在丑国的新闻中并不需要过多的真实信息。

  只要有一张图片,就足够这些人脑补出一篇“有血有肉”的“纪实文学”。

  看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34_34455/190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