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万岁军

  翔宇同志道:“335团还在百济腹地,那封信尚未寄回。”

  “给老朱致电,让他与335团取的联系,”子任同志道:“将那封信以电报的形式先送到我手里,至于战士的亲笔信,回到国内之后也第一时间送到故宫。”

  顿了半晌,他低声道:“我对不起他们,没能给他们一个和平富强的国家,别再伤了娃娃们的心,让他们等久了。”

  翔宇同志点了点头,便打算回电。

  “再等下,”子任同志小心翼翼的将电报放进口袋:“同时告诉老朱,务必让他转告335团一句话。”

  翔宇同志知道,接下来的话,便是子任同志对335团的嘉奖和肯定。

  于是拿出笔记,做好记录,生怕有一个字的差错。

  子任同志看着百济的方位,一字一顿道:“华夏人民青年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三三五团万岁,三连战士万岁!”

  自此,百济战场第一支万岁军诞生。

  英勇壮烈的三连,以一团之力阻敌两个师的335团,为三十八军赢得了“万岁军”的荣誉。

  ……

  翔宇同志离开后,子任同志便沉默着沿着故宫红墙走了许久

  叶知寒就跟在他身后,也沉重的说不出一句话来。

  “华夏一定要崛起,决不能辜负了他们的牺牲,”子任同志道:“说到头,还是要靠你们,有创造力,有眼界,有知识。”

  “我会把我的一切,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叶知寒看向此时淡青色的天空:“我知道,他们在天上看着。”

  “华夏会强大的,我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

  叶知寒知道,那些为华夏崛起而付出生命的英灵,就在苍穹之上。

  他们满含期待的看着这片他们无法回去的祖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盼国富民强,盼那个他们至死不渝的大国梦,梦想成真。

  “是啊,未见华夏富强,他们怎么会安心赴泉台,”子任同志道:“你同我把蚊香计划的一些事项敲定了吧,这个计划,要抓紧实施,抓紧建成。”

  “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两人关于材料的运输,管道的搭建,以及相关更加细节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将原本的上限摘除,重新整合人力和物力。

  在中科院给出的可行性报告中,虽然已经有一定的工业流程和初步的规划。

  但那些一板一眼,完全按照沙苏的工业流程模板来写,反而不符合华夏的国情。

  子任同志的态度很明显。

  百济是战场。

  当下的华夏,也是战场。

  华夏青年军在百济和敌人拼命。

  我们也应拼命。

  一板一眼的工业建设,太含蓄,也太保守。

  既然决定要搞,就轰轰烈烈,就全民皆兵。

  讨论到下午。

  所有问题全部得以解决,只是叶知寒有一些担忧。

  动员全国人民进行大炼钢、大建设,这样轰轰烈烈的决策纵然振奋人心,可是否会造成什么隐患。

  国祚初立,除了外部国际社会的压力。

  国内,同样也不是一切风调雨顺。

  华夏自古以来,凡王朝初立,皆与民生息。

  为的就是熬过最容易出现变故的那几年。

  而现在历经百年战火的华夏,较之各个王朝,积贫积弱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样的情况下,动员全国人民开启这样的大工程。

  是否过于冒险?

  毕竟在叶知寒的计划里,是分批调动各地工人进行建设,虽然进度会比较缓慢,但好处是民务农,贾经商,士习文,百业各司其职,杜绝了任何动荡的可能。

  建设重要,但稳定同样重要。

  不过这份忧虑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他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子任同志的决定。

  ……

  ……

  百济方面。

  当子任同志的嘉奖经由翔宇同志传达到朱帅,再由朱帅传达到38军的时候,已经是下午。

  龙源里。

  满是焦土的阵地上,335团范团长满是激动的抓着电话,向指挥阵地所有将士喊道:“告诉各营各连所有战士,子任同志嘉奖我们了,子任同志说335团万岁,三连万岁!”

  “子任同志说335团万岁,三连万岁!”

  当范团长声音颤抖的喊了两遍子任同志的嘉奖后。

  整个指挥阵地中,那些在战火下未曾眨过一次眼的战士们,热泪在一瞬间滚烫而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34_34455/190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