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古董局中局

  “花生啤酒矿泉水,我都已经准备好了!”

  “郑板桥的画?郑板桥是谁?有没有课代表?”

  “郑板桥你都不知道?好吧,我简单讲一下,他是清代人,扬州八大家之一!”

  “简单说一下,还真是简单,你倒是说说这人在字画上的成就啊!”

  “好吧,我再多说一点,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以!”

  “果然好深,楼上的懂得真多(崇拜)!”

  “崇拜+1!”

  “崇拜+1!”

  “害,这是我复制粘贴的百度百科!”

  “……”

  “C…老子刚来的情趣!”

  另外一边,楚昂看向老头身旁的年轻人,“画是你的?”

  “嗯嗯!”年轻人点了点头,仍旧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

  老头道:“把画展开,给楚兄弟瞧瞧!”

  “好好好!”

  年轻人打开布袋,在老人的帮助下,画卷簌簌展开。

  这时,老头笑着说道,“楚兄弟可知郑板桥?”

  不等楚昂回复,老头继续道:“身为扬州八大怪,郑板桥也是有怪脾气的,受传统礼教的束缚,像郑板桥这样的文人画家心里是羞于从商、羞于谈钱的!”

  “他与人谈钱伤的不是情绪,而是伤的他的文人体面,可仕途不顺以及生计的压力又使得郑板桥在罢官之后不得不依附商人靠卖画为生…”

  “因此他对商人多位挑剔,投靠商人着实这不是他的本意,郑板桥诗曾言“我辈何能构全局,也须合拢作生涯”可以算得上他的心田写照了!”

  “再说郑板桥在字画上的成就,就如唐寅擅作山水画,齐白石擅画虾一样,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就连他自己都曾做诗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清代学者像传》记录,说郑板桥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

  老人仿佛一个学者般,滔滔不倦的讲着。

  “兄弟们,这老头牛批啊!”

  “真乃神人也!”

  “你们忘了吗?刚刚他说自己是民间鉴定协会的,八成也是位捡漏的…”

  “他也是位职业捡漏?看来是高手?”

  直播间的众人都看呆了。

  “……”

  楚昂挑眉,不知为何,他总感觉老头太热情了,不就鉴定一幅字画嘛,咋还给我科普起知识了!

  “咳咳…”

  老头仿佛看出了楚昂眉宇间有些反感,马上闭上了嘴巴,示意道,“楚兄弟,你瞧瞧这画…”

  楚昂走上前,细细观摩了起来。

  这幅画的内容正是竹子,末款下还有“郑板桥”三个字与印章。

  关于郑板桥的一生,老头把该说的都说了,不过他也只是讲了最浅显的东西。

  在楚昂看来,郑板桥的画最大的特点是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在书画界素来有「板桥派」之称,后世作家多受起影响。

  与其他画家想比,郑板桥已然达到了开宗立派的地位。

  过了一会儿,老头主动问道,“这画怎么样?”

  楚昂微微颔首,“这竹子千姿百态,体貌疏朗,笔力劲峭,淋漓的墨色中传达出竹子的青翠,韵味隽永,意境美妙,令人回味无穷,乃有大家之风!”

  听到这话,老头眼中笑意更甚了,“楚兄弟可知郑板桥书画的价格?”

  楚昂点头,“名家的字画一般是根据画的大小和早晚期的作品来估价的,11年在郑板桥作《竹石兰蕙图立轴》以4600万的价格成交,之后市场上零星又有了几次拍卖…”

  “平均算下来的话,郑板桥一平尺起码几十万价格,如果是竹子的话,起码一尺几百万!”

  “666,主播也不赖!”

  “对对对,这才是顶级智者之间的较量!”

  “太过瘾了,太过瘾了!”

  “直播原来的味道回来了!”

  直播间内网友们高呼“过瘾”。

  老头咧嘴一笑,道,“兄弟,郑板桥真迹《五竹图》,它不会低于500万吧?”

  楚昂点了点头,倒也认可老头的话。

  如果真是郑板桥的真迹,且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60_60996/323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