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翔藏在居庸关城头,看着城下的被鞑靼士兵押送的宣府总兵陶宜,眼中满是杀意。
“不要放箭,我是宣府总兵。”陶宜骑着马上前,身后跟着四个鞑靼士兵:“宣府已经被大金和鞑靼的二十万联军攻破了,你们居庸关只有三千守军,是守不住的。大金皇帝原本是下令强攻居庸关,被我拦下了,我给陛下说了,只要你们投降,所有人官升一级。赏银百两。”
看着城上没有一丝声音传来,陶宜带着鞑靼士兵再次上前几步:“将士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想想你们的亲人,他们在等你们回家。宣府十万大军都被打败了,何况你们才三千人。而且居庸关中也有我们的人。你们若执意抵抗,一旦关破,玉石俱焚啊。”
跟在陶宜身后鞑靼士兵相互看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整个城上除了旗帜,没有一丝声音,他们心中怀疑,是否居庸关的大周人都逃跑了。
领队的士兵对陶宜说:“你再上前一些。”
“大人,在上前就到了城里弓箭杀伤距离了,他们一旦放箭,我们很难生还。”陶宜咽着口水,小声的哀求道。
领队的鞑靼士兵想了想,对后面一个士兵使了个眼色。鞑靼士兵点点头,打马回了军阵中央。没一会,这个士兵再次过来:“大汗有令,命我们再次上前,打探居庸关虚实。”
接到命令的鞑靼领队抽出了腰刀看着陶宜,陶宜无奈的缩缩身子,然后打马继续往前走去。鞑靼士兵也举起了左胳膊上的小盾,小心的跟着。
“将士们……”
“给我打。”居庸关守将张凤翔站起对着陶宜就是一箭。跟随站起来的士兵也毫不犹豫的把箭射了出去。
陶宜看着漫天箭矢,心里那句国骂还没骂出,就是眼前一黑。忽必尔赤看着阵前被射成刺猬的五人和马匹,瞬间暴怒:“给我攻城。”
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士兵,居庸关的士兵在张凤翔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抵挡。居庸关自大周建立就是京城门户,城墙都是高山青石建设,整个城墙三丈多高,可谓是易守难攻。前面还有宣府抵挡草原入侵。所以朝廷都清楚,居庸关一般没有战役,一旦有就是大战。所以居庸关整体的物资配备的非常齐全。
原本居庸关也有鞑子的内应。当宣府被偷袭后,宣府城内东厂探子袁贵抢了一匹马逃出了宣府,赶在鞑子之前到了居庸关。并紧急求见了居庸关守将张凤翔。
听到袁贵汇报后,张凤翔没有马上相信他的话,而是一边安排人监控范家在内的所有商户,一边安排人往宣府打探消息。
没过多久,出去宣府打探消息的斥候小队回来了,出去时候是五人,才回来了两个人,而且都带着伤:“将军,宣府被攻破了,鞑子那边一万骑兵正在骑马赶来,离城不到五十里了。”
“小公爷,不能犹豫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袁贵阴恻恻说道:“居庸关若是破了,京城便不保了。”
看到张凤翔还在犹豫,袁贵站起来:”小公爷下不了决心,那就让咱家去做。战后,若是杀错了,咋家给他们偿命。”
张凤翔听到这话,抬起头看着袁贵:“本将军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即然如此,那就先将他们收监,战后在详查。”
袁贵摇摇头:“算了,小公爷你只要收好居庸关就行,剩下的,我们东厂去做。”说完转身就要出去。
“嘭。”袁贵身后传来桌子翻到的声音:“你敢。”
“涉及京城安危,我们东厂有先斩后奏之权,我有什么不敢。”袁贵淡淡的说道,说完就要继续出去。
“那我便先斩了你。“张凤翔怒吼道:”来人。“大堂外亲兵跑了进来,并拔出刀对准袁贵和随袁贵一起来的东厂住居庸关档头李三一行四人。
“小公爷,你要想清楚了。现在你让开,咋家不追究你的过失。如若不然,和鞑子暗中勾结这一条足够你定国公府满门抄斩了。“被东厂人护在中间的袁贵没有丝毫的慌张。
“本将不是阻拦你追查和鞑子勾结的人,而是阻止你滥杀无辜。”张凤翔冷哼一声。
大厅中气氛凝固异常,这时,一个士兵跑了进来,打破了肃杀的氛围:“将军,商户那边有几家组织了家丁人手往城门而去。”
“都有哪几家。”袁贵抢先问道。
士兵看看袁贵在看看发呆的张凤翔,没有说话。袁贵急了,推开护卫他的人,走到士兵身边:“快说,在耽搁下去,居庸关被攻破的责任你们扛得起吗。”
反应过来张凤翔挥挥手让亲卫收了武器:“他问什么,你就说什么。”
“回大人,有范家,王家,黄家、梁家。”新笔趣阁
“每家出来多少人。”
“少的一二百人,多的三百余人。”
袁贵看向张凤翔似笑非笑:“小公爷怎么说?”
“本将给公公赔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