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靖担忧,异族转变

  形容一个人有学问,古人喜欢用一个词:

  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的出处,是在战国时代。

  那时候的书籍大体用竹简书写,五车的书籍压根就没多少,或许连四书五经都放不下。

  而纸张的出现,完全是划时代的产物。虽然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改良于东汉,但纸张的造价一直都很高。

  唐初时期的一刀纸张,能够卖一贯铜钱。

  因而读书,对勋贵与世家算不得什么。但对寒门与庶民而言,读书成为他们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纸张都算不上困难。因为没有纸张的话,可以用沙子来代替书写。

  不少寒门学子买不起纸张,就是用细沙来练习写字。

  真正掣肘寒门与庶民读书的原因,是书籍的稀缺。

  很多孤本的书籍,都掌控在世家手中。民间流传出来的书籍,连总体的三成都不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论语》有好几个版本,最精华的版本就掌控在世家们手中。

  当长安西市出现一本书籍只卖一贯铜钱,读书人幸福得都快疯了。

  尤其看着那厚厚的一本本书,他们眼中泛出贪狼般的幽光。

  啧啧,光一本书使用的纸张,恐怕得好几刀纸。

  怎么算,一贯钱一点也不亏啊。

  更何况,即便拿着上十贯铜钱,也买不到一本书。

  李世民等人震惊过后,一个个回了神。

  他唏嘘着问:“高明,一共印刷了多少本书籍,够卖吗?”

  房玄龄翻着手中的《春秋》,颇为担忧问:

  “太子殿下,您不担心书籍会被世家大肆的收购回去?”

  李承乾嘴角露出自信又迷人的微笑:“房相您放心,一切都在孤的算计之中。”

  一旁的高密内心无比骇然。

  即便她早就知道高明的计谋,但她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震撼。

  高明通过她,利用琉璃、香水、香皂、四轮马车等,收割世家们大量的财富。

  如此一来,世家压根就没钱,回购李承乾低价售卖书籍。

  即便世家们回购也行,四书五经已印刷出两三百万册,李承乾巴不得他们回购才好。

  一来可以攫取大量的钱财,二来铜雕版现成的,随时都能再印个几百万册。

  李世民心疼的拍下李承乾的肩膀,纸张一刀一贯钱,高明是赔本赚吆喝啊。

  他所做的更多,是为他这个父亲做的啊。

  世家能屹立千年,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书籍,垄断了教育。

  如果高明能将书籍的价格打下来,那么就是挖了世家们的根基。

  用不了几十年,不用针对世家,他们自然会分崩离析。

  西市的情况,自然引来世家在长安话事人的关注。

  六位戴罪立功的话事人,刚让小斯排队买书,被书店门口上百名护卫打了出来。

  护卫头领道:“东家讲了,想要买书必须是读书人。尔等小斯仆人告诉你们主人,想买书让他们自己排队。”

  护卫头领的话,自然引来读书人一阵叫好声:

  “不愧是皇家书院,真懂我们读书人啊。”

  “你们发现没有,士卒们排队的话,书店并不会赶走,态度反而挺尊敬的。”

  “这位兄台不要不学无术,士农工商,士不仅指士大夫、士人、读书人,还包括士兵与战士。”

  “君子六艺,没看见蓝田书院取士,不喜欢死读书的士人。”

  ...

  书店的护卫,使用的都是战场上的老兵。他们身上多少有些残疾,但身上冷厉狠辣的气势,倒唬住不少人。

  李靖有些感慨,李唐皇帝与太子间如此信任,真开创了新河。

  别的不说,光太子为了帮助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他所提供的工作岗位,都快有万余人。

  要是搁在其他皇帝眼中,会引起深深的猜忌。

  更别提太子掌控左右千牛卫,以及草原上的左右虎贲卫与十几万大军。

  长安城的东西大街、朱雀大街、东西两市等地方,吸纳了两三千残疾的士卒。

  虽然他们缺胳膊短腿,但要知道他们毕竟上战场厮杀过。

  真要是武装起来,在长安城内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更何况,驰道的驿站里、五家皇商里、李承乾各个工坊里,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

  真要是统计起来,李承乾已经解决上万名残疾士卒的生计。

  皇帝与太子之间,到底是真信任还是假信任,或许过几天就能见分晓。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54_54408/309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