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草原新貌,杀神归来

  与农耕的百姓一样,九月的草原同样很忙碌。

  与长城以南不同,九月的草原不再是绿油油一片。

  草原的青草中,夹杂着大片的黄色。

  阴沉的天空中,云层看起来很低,时不时有大雁往南边飞去。

  随着大唐入主草原,分得草场的突厥人。哦不,应该也叫唐人,正忙着打草垛。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鲜血的滋润,今年草原上的草,长得格外的茂密。

  “唐三儿,你怎么用弯刀在割草?赶紧上马随我一同去北都,听说城里出现不用弯腰也能割草的神器!”

  说话的是位突厥族唐人,一口流利的汉语让人感觉像回到关内。

  唐三儿也是突厥族唐人,家中排行老三。他停下手中的弯刀,抹了抹额头的汗道:

  “二哥,真的有割草神器?”

  李二岱看了看天,一直都是阴沉沉的,给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

  “走吧,一起回村。隔壁村已经用上割草神器,力气足的话百亩草场不用一周就能割完。”

  唐三儿叹口气道:“每年割草的时候最难熬,如果真有割草神器的话,倒能省不少的力气。”

  两人一路上,皆用唐话交流。BIqupai.c0m

  大唐对突厥的掌控算得上是全方位。如果用个词形容,算得上是苛政。

  针对分得草场的牧民,每周都有一场洗脑的聚会。

  聚会上会有专门的教员,带领牧民们唱大唐国歌,分享大唐的物华天宝等。

  唐三儿与李二岱回到村庄,已经有十几个人在等着他们。

  “快看,李村正回来了!!”

  众人迅速围过去,纷纷用唐话打着招呼。

  与以往相比,此时他们的生活简直像活在天堂一般。

  可望不可求的精盐,只要一只羊儿就能换一斤。

  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羊儿。

  精美的铁炖锅,拎起来足足十斤重,也只需要十只羊儿。

  更别提精美的瓷器、首饰之类的。

  朝廷对真心拥抱大唐的突厥族人,只要愿意改唐性、习唐礼、过唐节、讲唐话,朝廷会将他们当唐人看待。

  否则,等待他们的是奴隶般的待遇。

  统计好需要的物资后,李二岱一伙五人朝着北都出发。

  从他们的村庄去北都,足足有两百余里地。骑马过去的话,一个来回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

  随着往北都前进,他们发现打草垛的牧民越来越少。

  不少村庄附近已经堆满高高的草垛,村庄中时不时传来孩童们的读书声。

  唐三儿看着学堂的方向,眼神中满满都是羡慕的神色。

  他的几个孩子虽然都会讲唐话,可惜没有地方上学。

  随着大唐洗脑的教育越来越深入,归化的突厥人心里很清楚,后代想要过上好生活,只能走读书与参军两条路。

  期间,他们也参观过割草神器。泛着幽光的大镰刀,看上去无比的锋利。

  李二岱十分感慨,大唐竟然强盛如斯。

  归化成唐人,真的是突厥人的荣幸。

  此物若是搁在颉利可汗时代,稍微改造后,便能成为杀人的利器。

  而今,大唐的钢铁竟然多到用来铸造割草工具。

  随着离北都越来越近,一路上随时能碰见赶着牛羊去北都的牧民。

  李二岱不用赶羊,因为他们过来前,羊儿已经被卖给朝廷的牧监。

  牧监会批张条子给他们,李二岱拿着条子,就能在北都换取各种所需的物资。

  至于有些牧民赶着牛羊去北都,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多赚点辛苦钱。

  两天后,他们终于来到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北都。

  两百米宽的护城河,护城河两岸种植着低矮的观景松。城墙高达七八丈,看上去就令人生畏。

  李二岱与唐三儿知道,大唐北都的耸立,是建立在十几万突厥人的骸骨上。

  正当他们几人感慨北都的强大时,他们的背后传来一阵阵惊呼声与呵斥声。

  还没等他们转过头,李二岱与唐三儿等人,被士卒驱赶到道路两边。

  北都城的城门,同时被守城的士卒们关闭起来。

  顿时,引得周围的牧民一阵慌乱。在维持秩序的士卒鞭打与呵斥下,牧民们渐渐安分下来。

  某位小兵骄傲着道:“怕什么,草原早就是大唐的天下,谁敢来草原放肆?

  再说,此次回北都的可是大唐杀神孙旭,马长史与苏将军,特意用最高规格迎接他。”

  随着小兵的话音落下,北都城里响起庄严肃穆的礼乐声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54_54408/309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