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杨光林是好心肠,必须的!

  大院里的几个老娘们儿眼睁睁的看着杨光林带着媳妇娄晓娥扬长而去,一个个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

  尤其是刚刚被杨光林骂了几句的许母,更是气的心窝子难受。

  欺负人,太欺负人了啊!

  骂完了就走,都不给人还嘴的机会啊!

  杨光林和娄晓娥出门儿的时候,正赶上易中海几个人下班回来。

  一碰面,易中海脸色铁青,正要教训杨光林,杨光林已经说道:“媳妇儿,咱们今天去谭家菜!”

  这一句话,直接把易中海也给噎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别人去下馆子吃大餐,他们回家吃窝头。

  这日子,怎么那么没奔头了?

  ……

  杨光林和娄晓娥出了大门儿,直奔西单。

  这时候,“谭家菜”已经参加公私合营,从果子巷搬到了西单的“恩承居”,生意也还不错。

  终归是老字号,又是京城头一份儿的官府菜。

  不过还没到西单,杨光林看到了另外一家大馆子,直接改了主意。

  “丰泽园,好地方啊!”

  看着大门儿,杨光林自言自语的念叨了一句。

  想当初,傻柱他爹何大清可不就是在丰泽园学的手艺,然后才出去干活,后来进了轧钢厂当大厨,再后来跟一个小寡妇跑去保定,留下年幼的何雨柱和何雨水……

  “媳妇儿,要不就这儿吃了?”

  杨光林扭头和娄晓娥说了一句。

  娄晓娥这会儿还琢磨着之前大院里的事儿,听到他说话,乖巧的说道:“你定就行了。”

  “行,那就在这儿吃。”

  杨光林直接招呼娄晓娥进去。

  丰泽园不同于一般的馆子,整个店就是一间四进的大四合院,青堂瓦舍、门面精饰、环境高雅、风格别致。

  而且,餐厅座椅依时令更换,冬绒夏藤,台面设计新颖,四周镶嵌白银,餐具是清一色的银器,并有康熙、乾隆、光绪年间的彩花酒器,十分名贵。

  即便是在京城,丰泽园也算是独一份儿!

  在这儿吃饭的人,大多都是有身份的人,而且都不是资本家。

  资本家过来,容易让人眼红。

  所以来的人,一般都是干部,要么就是干部子弟。

  这两年丰泽园公私合营之后,更是变成了很多大人物宴请的重要场所!

  丰泽园的大厨甚至还经常去“中南海”掌勺,提供地道的山东菜!

  丰泽园主打的金牌菜,葱烧海参更是天下独一份,被誉为最好吃的海参。

  杨光林今天带着娄晓娥,上来就点了两盘,接着又点了几样招牌菜,也就成了。

  反正就他们两个人吃,没必要点那么多。

  等着上菜的功夫,杨光林又随口跟服务员聊了几句。

  说来说去,他想起来那件事儿,当即问了一句:“以前轧钢厂那个何大清,是不是在你们这儿学的手艺?”

  服务员年纪不大,但是在丰泽园也是干了几年,这时候一听杨光林的话,马上答应一声:“哎,您说对了,何大清就是咱们这儿学的手艺。”

  “嗯。”杨光林点了点头,跟着说道:“那你知不知道他后来跑哪去了?”

  “这……”

  杨光林一看服务员心里嘀咕的样子,眼睛一亮。

  有门儿!

  这小子,肯定知道什么事儿!

  杨光林心中一动,从身上掏出来两块钱,握在手里,不着痕迹的递给服务员。

  服务员接过来,低头偷偷看了一眼,直接目瞪口呆,下巴都差点掉地上!

  这太大方了!

  小心翼翼的把钱收好,服务员马上说道:“您问我,我不敢不说。”

  “不过这话我说了,您可千万别说是我说的,不然那我这饭碗砸了以后可难了。”

  “这上有老下有小的……”

  服务员絮絮叨叨的说了几句之后,终于说到了正题。

  “前些天我上保定探亲去,在保定城里看到了何大清!”

  这小子还真知道呢!

  杨光林眼睛又是一亮,追问道:“他在保定哪,你知道不?”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别误会,我和他儿子关系不错,不忍心看到他一个人撑着一个家,想着能不能把他爹给弄回来。”

  “你想啊,他那儿子还的照顾自己妹妹,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又当哥,又当妈,又当爹的,这像什么话?”

  话是这么说不假,不过杨光林惦记何大清可不是为了让傻柱轻松,而是为了让大院更热闹。

  何大清能够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6_16562/906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