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到外婆家时,刚好在撤掉羹饭。
几个女儿和亲戚中的女眷在哭。
几个年纪大的拿了锡箔准备烧掉。
小美见了,马上跑进表哥表弟卧房,从一个角落里拿了个小袋子出来,走到那几个老年人旁边。
等她们引了火开始烧锡箔时,小美在边上也引了火,开始烧她袋子里的东西。
王奶奶就在旁边看着,看孙女在烈烈火光面前,满脸的泪水。
王奶奶深深地叹了口气。
她真怕这孩子走不出来,回去再大病一场。
想着想着,她的视线落在了舅妈的妈妈身上。
锡箔烧好,大家叫宗兴留下,等锡箔灰冷了扫起来:“这可以卖钱的,扫了装起来,放好。”
农村人,可不会浪费一分钱。
王奶奶趁机叫了舅妈妈妈俞阿婆到一边讲话。
其她女眷进厨房,帮忙晚饭。
很快,晚饭就做好了,两块东坡肉、两只鸡、两条鱼给了男人坐的两桌,两只鸭给了比较客气的一桌和小孩的一桌。
小美和奶奶、阿姨、表姐、俞阿婆等人就坐在最后一桌上。
尽管没有鸡鸭鱼东坡肉,但六个冷菜每桌都有,红烧肉、豆腐塞肉、炒肉丝都有,吃的大家非常满意。
男人坐的那两桌还喝了酒,大家都觉得今天的菜很丰盛。
对顾家都高看了一眼。
这种场合,一般都是家里女人孩子要等男人吃好后,一起回家的。
所以,女人、孩子吃好后,就坐着等男人。
男人们难得有酒喝,起劲着呢,大声说话,大块吃肉,热闹非凡。
王奶奶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向俞阿婆使了个眼色。
突然之间,俞阿婆仰头向后倒去。
幸亏她身后有人,马上把她扶住了,好险没倒到地上。
可此时的俞阿婆,却是双眼紧闭,牙关紧咬。
大家一看这个情况,急了,马上喊:“培根,你快过来给俞婶子看看。”
王培根也在喝酒,闻言答应一声,站起身,就要来看看。
谁知道俞阿婆却唱了起来:“亲爷娘,好心肝,为了头七花了不少钱。我阿娘全看在眼睛里。”……
众人……面面相觑。
有懂的人轻声说:“祀娘上身。”说完还偷偷看外面,一副担心被人知道的样子。
祀娘有点象神婆,她是能通阴阳两界的人。死者通过她的嘴告知家人她在阴间的情况,一般都是苦事,对家人提点要求。
这其实是封建迷信,所以这时候是不允许的。
但老百姓还是比较信的,因为,祀娘是知道死者活着的时候的事的,说出来,大家觉得挺准的。而说阴间的事,谁见过,那更认为祀娘说的准了。
还有一点,祀娘上身时,口气是死者的口气,音调、语调都是和死者生前一样的。BiquPai.CoM
其实这是模仿秀啦,但老百姓不这样想,她们认为就是死者附身在祀娘身上了。
所以祀娘说什么就是什么,都会听话照做。
俞阿婆早年间是蛮有名的祀娘,不过这几年已经“上岸”(停工歇业)了,她不敢啊。
今天当然是有利益输送,所以铤而走险。
不过也不敢大肆做戏,决定短平快。
几个人看她躺在地上唱着,怕她受凉,就一起把她抬到了宗兴兄弟俩的床上。
王奶奶拉着小美的手,跟了进去。
俞阿婆还在唱,此时是在唱自己生这病,多么地痛苦。
王奶奶看小美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马上说:“阿姐,你的苦我们都看在眼里的。你外孙女小美,还想方设法给你买了杜冷丁,她想找到看好你病的仙药的,可惜这个世上没有事事称心的事。小丫头一直自责,你走后,大病了一场。”
俞阿婆心想,终于来了。
唉,好久没开张,难得一次,技艺都生疏了,累的慌!
俞阿婆:“小美乖囡,外婆知道你有孝心。阎王要我三更死,不会留我到五更。外婆去和外公团聚,你不要伤心。是外婆的命数到了,你好好孝顺长辈。”
又说:“荸荠、鳗鱼真好吃,麦乳精(实际是奶粉)喷喷香,饼干甜蜜蜜、话梅咸滋滋,全是我乖囡买了给我吃,外婆很开心,有生之年吃到这么多好吃的,没有遗憾了。外婆会请阎王保佑我们乖囡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小美再也忍不住,“哇”地哭了出来。
王奶奶长出一口气,哭出来就好哭出来就好。
也不妨她花出去两斤咸肉。
这次祀娘上身可称是短平快,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