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晚上,英子果然给陈乔玉和柴爱花都送了馍馍。

  家里条件好了,金二婶用白面蒸的,格外松软绵密。

  陈乔玉也没客气,拿了好几个。

  “我就爱吃金二婶做的馍馍!”

  这话是真心的。

  现代虽然有些东西好吃,包子馒头也松软,但是没有金二婶做的绵密。

  现代的包子馒头蓬松倒是蓬松,但是蓬松得太过分了。

  一口咬下去,跟吃了大半的空气似的。

  以前陈乔玉都觉得大舅余来富一顿吃十几个馒头是能吃。

  但就现代那空气口袋似的的馒头,陈乔玉觉得随便来个人都能吃十几个。

  远不如金二婶做的这么又扎实又暄软,顶饱。

  英子笑嘻嘻地道:“你爱吃,那我叫我妈下次再多做点儿!”

  说着,就准备带着另外一份去张家给柴爱花。

  她估计柴爱花那样,未必愿意跟张家人在一张桌上吃饭。

  这会儿送过去,馍馍还热着呢,正好给柴爱花当晚饭吃。

  陈乔玉见状连忙拦住英子:“等会儿,我这也有些东西,你帮我拿给爱花姐。”

  “什么东西?”英子问道。

  陈乔玉把准备好的一个小篮子递给英子:“里面是红糖,鸡蛋,还有糖霜饼干,饼干有两筒,你们俩一人一筒。”

  现代超市都很少见这种老式的筒装饼干了,都变成了方方的盒子袋子。

  但也正因为这样,这种饼干不好卖,经常出现在特价区跟临保区。

  算是让陈乔玉捡到便宜了。

  篮子里面还有些炒花生炒蚕豆,都是这会儿的人们常吃的小零食。

  最要紧的是里面还有一本旧旧的《收获》,封面都破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

  陈乔玉说道:“这是周荃之前留下来的,我看是书就没扔,后来没事儿就拿着看,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收获》是巴金和靳以创办的一本文学双月刊,主要刊登中长篇小说。

  但书并不是周荃留下来的,而是陈乔玉在看了现代的那些关于七八十年代的小说之后,找邮递员订的。

  毕竟她时常在家看书,偶尔买点儿报刊杂志什么的,放在家里也方便。

  陈乔玉说:“给爱花姐看看,她一个人在家无聊,看看小说说不定心情能好点。”

  英子颇为认同:“没错没错,那我也把收音机给爱花姐,让她听!”

  陈乔玉笑道:“行。”

  英子拿着东西跑了,陈乔玉这才折身回来干活。

  都说老一辈的人勤劳肯干,其实是因为家里的各种杂活太多了。

  买不到的、没法托人做的,全都得自己来。

  陈乔玉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活儿做完了,青杨刚好放学回来。

  也是巧了,青杨还正好说起来:“怎么这几天路上只碰到永华哥,没看见爱花姐?”

  陈乔玉就说:“现在摊子上请了卫婆婆卫爹爹,爱花姐就不用那么操劳了,可以早点回家。”

  “嗯。”青杨并未多言。

  姐弟俩吃过饭,也早早睡下了。

  而另一边,张永华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看着黑漆漆的院子,心里就有些发闷。

  他把车推进堂屋,才看到后房的门缝里透出来浅浅的光。

  爱花还没睡。

  张永华扶着自行车,一时间竟然迈不动步子。

  良久,他才停好车,把车筐里的布兜子拿上,走到后房,推门进去。

  柴爱花靠在床上,手里拿着陈乔玉给她的书。

  “回来了?”她开口道。

  张永华点点头,拿门背后的毛巾擦脸,闷声闷气地嗯了一声。

  柴爱花问他:“你饿不饿?英子送了馍馍来,还有饼干,乔玉送来的。”新笔趣阁

  张永华背对着柴爱花摇摇头:“不饿。”

  他这副样子,叫柴爱花心里也不是滋味儿。

  她等着张永华擦完脸,才道:“永华,我想跟你商量件事儿……”

  闷头闷脑的张永华一下子僵住。

  他明明听到了,却仿佛没听到一般,拿着脸盆往外走。

  欲盖弥彰地说道:“我去洗个脚。”

  柴爱花忍住了:“行,你先去洗吧。”

  张永华这一洗就是好长时间,最后实在是在外面待不住了,才进屋来。

  把房门反锁后,张永华就跟个木头人一样,往床上钻,一副很困要睡觉的样子。

  柴爱花盯着他:“你想装到什么时候?”

  张永华跟听不到一样,盖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38_138370/66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