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枫桥镇小吃街雏形

  聂家人问了问价格,一家人去旁边商量了一下。

  他们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啥都是计划计划的,靠计划根本吃不饱。

  虽然他们做烧饼生意做不过陈乔玉他们,但做生意的确能挣钱,他们是知道的。

  想来想去,陈乔玉开的价钱虽然有些贵,但是孜然土豆的主要材料是土豆,又不是孜然粉。

  买一回够用很久了。

  所以,即便明知道陈乔玉将来能靠着这个拿捏他们,他们也还是答应了。

  “成,我们愿意。”

  本来做不成的生意现在能做下去了,还挑剔什么呢?

  况且这孜然土豆的主意和方子都是人家的,将来不做了他们也没什么损失。

  大不了就是家里囤多了土豆子。

  咱还不能自己吃吗?

  于是这一天,镇子口的三家烧饼摊正式达成一致。

  陈乔玉他们依旧主卖烧饼,并且大力推广炸酱面。

  老丁家卖包子馒头和粥,咸菜跟咸鸭蛋可以从英子手里拿货。

  聂嫂子一家卖孜然土豆和烤红薯,他们家本钱不多,白面供不起,土豆红薯这些成本低廉,适合他们。

  这边商量定了,两家人各自去改造摊位、准备原料。

  陈乔玉则是去了一趟现代。

  不卖菜了,去现代依旧是购物。

  先买了两袋奶粉,给毛毛的,然后又买了七八斤肉和二十多斤挂面。

  最后才去粮油副食店买了两大袋五香粉和孜然粉。

  五香粉现在都升级成2kg的大包装了,比瓶装的便宜,陈乔玉可以自己分装到处理过没痕迹的瓶子里。

  孜然粉买的是一斤的,但一斤已经不少了,扎扎实实的一袋。

  这种是直接配比好的,里面有孜然粉,也有孜然粒,还加了辣椒跟盐。

  陈乔玉看了看配料表,里面还有味精、鸡精、白糖,啥子氨酸之类的……

  看不明白,但闻着就好吃。

  陈乔玉在现代的余额,终于跌回了一千以下。

  看着十张整整齐齐的红票票终于被抽出了一张,陈乔玉心疼得都在滴血。

  但是没办法。

  这些钱能以一当十让她在七零过上好日子,那才是要紧的。

  她又不可能抛下七零的家人和朋友,独自生活在现代。

  她带着东西回到了七零,开始紧锣密鼓地忙活生意去了。

  孜然粉的外包装肯定是拆了的,装在一个大罐头瓶子里。

  聂嫂子打开用小勺舀了一点出来,尝了尝,咸香甜辣,还带着浓郁的孜然香味。

  聂嫂子眉宇间的愁绪顿时一扫而空。

  这味道,那就是生意的保证啊!

  聂嫂子再三谢过陈乔玉,又热情地叫陈乔玉尝尝她烀的土豆。新笔趣阁

  聂家人最终还是没舍得用油炸土豆,一锅油那么敞开放着,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所以这两天在家里日以继夜地尝试,觉得烀土豆的味道就不错。

  陈乔玉觉得也可以,不然镇上的猪肉是有份额计划的,陡然冒出来那么多猪肉猪油小吃摊,人家难免觉得奇怪。

  第二天,镇子口的三家小吃摊重整开业。

  各自卖各自的,相安无事。

  老丁和聂嫂子都欢欣不已——他们不用跟陈乔玉他们争,生意居然还不错。

  第三、第四天,生意逐渐好转、稳固。

  第五天,生意突然好了不少。

  聂嫂子烀的一筐土豆竟然半下午就卖完了,都没等到晚上!

  柴爱花对此丝毫不意外。

  陈乔玉也是淡然处之。

  之后恰逢周末,镇子口的生意再创新高。

  除了原先镇子上另外几个区的人被吸引过来,其余十里八乡来镇上办事儿的,南来北往经过镇上转车的……全都过来了。

  还有不少孩子,早上赶不及绕路过来,下午放学后说什么都要呼朋唤友地过来,几个孩子你一分我一分地凑钱,买个烧饼,或者买份孜然烀土豆,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吃。

  枫桥镇的人都知道,镇子口这里有好几家卖小吃的。

  包子馒头烧饼面,土豆红薯烤玉米……全都有。

  尤其是烧饼跟孜然土豆的味道,简直太好了。

  又香又辣,味儿足得很!

  渐渐的,有人管这里叫小吃街了。

  枫桥镇小吃街的雏形,就在这里形成了。

  陈乔玉在摊子上捏着烧饼的面团,往里头裹馅儿。

  透过这人头攒动热闹嘈杂的景象,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后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38_138370/14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