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洗劫乌鸦哥的钱庄

  朱栽圳崇信一条至理:忍一时变本加厉,退一步得寸进尺。

  你赵贞吉已经连续给了我两个下马威。我要是连个屁都不放,还配当大明的郡王嘛?

  不过朱栽圳还没有想好如何反击赵贞吉。

  入夜,浙江驿馆南苑书房。

  朱栽圳正在跟王国光、胡宗宪商量银子的事。

  朱栽圳道:“打仗打得是银子。这趟来,严阁老替我筹措了二百万两的军费。胡部堂,你那边的一百万两......”

  胡宗宪跪地:“阁老已经给下官写了信。下官该死!去年秋,下官在浙江卖了府同知、县丞、教谕等副堂官、闲散官共计五十八个,共得银一百二十万两。本来是打算用作抗倭军需的。

  哪曾想浙西九县受了水灾。下官将其中一百万两拨给了九县救灾。如今手头只剩下二十万两银子可以调用了。”

  朱栽圳心中惊讶:胡宗宪竟毫不避讳的说出了卖官鬻爵的实事和目的。

  果然,史书中记载的没错。胡宗宪在杭州颇有贪名,当巡抚时绰号“银山巡抚”。当总督时绰号“银山总督”。不过他贪来的银子,绝大部分用在了抗倭大业上。

  至于卖官鬻爵,胡宗宪还算是有底限的,只卖副堂官和闲散官。

  朱栽圳道:“汝贞兄,你有难处,我能理解。二十万两就二十万两吧。差出来的八十万两,容我再想想办法就是了。”

  说完朱栽圳拿出了一个匣子,里面装着严嵩给他的二百万两银票,还有一百万贯宝钞。

  朱栽圳将匣子交给了王国光:“汝观兄(王国光字汝观)。这些是咱们的全部家当了,都交给你保管。”

  朱栽圳已将大明第一经济学家王国光视为了财政大管家。

  王国光清点了银票,忽然说了声:“怎么还有一百万贯宝钞。”

  朱栽圳随口说:“哦,那是父皇历年赏赐给我的。我觉得聊胜于无,就一并带来东南了。”

  宝钞是明朝的纸币。洪武年间朝廷发行宝钞。规定一贯宝钞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一两银子。

  可是,太祖爷毕竟是游方僧出身,不懂最基本的货币规律。发行宝钞竟没有准备金,滥印滥发。

  其结果必然是宝钞一贬再贬。

  官价一贯宝钞换一两银子,两百年没变。可是市价方面,洪武二十六年,一贯宝钞只能兑换一百六十文铜钱。宣德十年,直接贬值到了一贯宝钞兑换一文铜钱。

  到了本朝,一贯宝钞的价值等同于一张擦屁股的废纸。

  宝钞只能用于礼节性的赏赐,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皇帝赐予皇子的宝钞,都是大额的,一般是十万贯起,一百万贯封顶。这有旧例可循。燕王朱棣北伐取得大捷,太祖爷就让户部印了一张一百万贯的宝钞赏赐给他。

  王国光随手将十张宝钞递还给朱栽圳:“王爷,您还是留着吧。一来这是皇上的赏赐,有纪念意义。二来嘛,拿到世面上去,恐怕连一百两银子都兑不出来。”

  王国光的话提醒了朱栽圳。朱栽圳道:“且慢,汝观,你说市面上连一百两银子都兑不出来,那官价呢?”

  王国光道:“官价一贯兑一两,这是祖制啊。不过宝钞已经贬值成这样了,没人会去较这个真。”

  朱栽圳一拍桌子:“汝观兄、汝贞兄,差的那八十万两军费有着落了!”

  王国光和胡宗宪对视了一眼。王国光问:“敢问王爷,着落在何处?”

  朱栽圳微微一笑:“什么事就怕较真!我景川王最爱较真!我问你们,赵贞吉私下做的是什么生意?”

  胡宗宪脱口而出:“钱庄生意。”

  朱栽圳扬了扬手中的十张宝钞:“他赵贞吉不是天天标榜自己是维护祖制的大忠臣嘛?好!明日咱们就去他的钱庄兑银子!用祖制规定的官价兑!”

  胡宗宪恍然大悟:“王爷是打算用宝钞洗劫赵贞吉的钱庄?”

  朱栽圳道:“没错!我也不是不给他留余地。只兑他一百万两——不到他两年的利钱。呵,他既然给我两个下马威,我也不能惯着他。

  不然他恐怕会忘了南直隶到底是姓朱还是姓赵!”

  胡宗宪竖起了大拇指:“还是王爷有办法!”

  朱栽圳开了句玩笑:“这回咱们真真切切让他赵贞吉的兜儿,比朝鱼羊美女的屁股还干净!哈哈。”

  第二日,朱栽圳传王谕,巡视金陵城内各家大钱庄,南直隶抚台、藩台、臬台陪同。

  赵贞吉知道朱栽圳这是冲着他来的。不过他倒是不怕。他身为南直隶的最高地方官,早就用了手段,让钱庄的所有进项都变成合法所得。恐怕就是户部的那群算盘精来核查,都查不出毛病。

  所谓官商,古今如此。他们有一万种方法让灰色收入合法化。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www.xszww2.com/139_139138/42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