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二河大队还算好的,到了年底,每家还能分个十几二十几块钱。
  没听错,这算好的。
  毕竟大队除了粮食,也没别的能卖钱的了,可不就分不到钱嘛。
  粮食交了公粮,分给社员,再留下种子就不剩多少了。
  隔壁红星大队还出现过倒找生产队钱的现象!
  挣得工分越多,欠生产队钱越多。
  打个简单的比喻。
  整个生产队好比一家公司,每个社员都是公司的股东,而工分就是占股比例。
  当生产队盈利时,那挣的工分越多,分的钱自然就越多。
  当生产队负盈利的时候,那挣得工分越多,不仅分不到钱,还要倒找生产队钱。
  毕竟生产队也是要花钱的,比如给牲口看病,大队集体打个井等等……
  正所谓自负盈亏。
  可能就是这样。
  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变懒,磨洋工,到后来越来越懒。
  红星大队是整个公社最穷的,娶媳妇都不好娶。
  老柳家秋收时,柳老头,柳满仓和李素芬都上工了,柳老太则在家喂猪,喂鸡,收拾菜园子,做饭等家务活。
  也不轻松,家里活忙忙活活一天,也看出来干了啥。
  一大早,柳老太三点就起来了。
  今天干活的地方离家里远,来回回家不方便,就多做点,中午在地里吃,这样吃完还能歇一会儿。
  3点多,柳老太把发好的苞米面和白面两掺的干粮就蒸锅里去了。
  不用做成馒头状。
  把面揉好,直接倒帘子上就行,帘子上好放蒸锅纱布,纱布上铺一层大头菜叶子。
  这样蒸好后不沾,轻轻一撕,干粮就下来了。
  然后直接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又软又香,特别好吃。
  菜有点不好整,肉凉了吃了可不得劲儿,容易坏肚子。
  柳老太想了想,就给炒了鸡蛋黄瓜片。
  又炒了一个芹菜土豆丝。
  干粮就放布兜子里,菜放到吕饭盒里。
  又灌了两壶热水。
  连筷子都不用拿,地边都是山,随便撅两根棍就行了。
  4点多就出发,走到地里差不多要一个小时。
  晚上6点多,将近7点才回来。
  一连好几天都是如此。
  这天,柳老头他们上工的地离家近,柳老太上午就杀了只野鸡,再放些土豆,炖的烂烂的。
  之前抓的野鸡就等着现在吃呢!
  “奶,爷爷他们干活那么累,咱们天天都吃肉好不好?”柳思甜坐在小板凳上,帮着拔鸡毛。
  亲眼看到她才知道,秋收真的能让人脱一层皮。
  就这几天她爷爷,爸妈都黑了一圈不说,人也瘦了,觉也不够睡,回到家吃完饭躺炕上秒睡。
  呼噜打的震天响。
  “秋收好多天呢,天天都吃,哪来那么多肉。”柳老太笑了笑,觉得孙女天真。
  “咱家这伙食就不孬了,这么多只野鸡,好多人家连一只鸡都不舍得杀,留着下蛋呢!”
  “之前的肉也没都吃完,都用盐腌了,这段时间都做了,给你爷,你爸,你妈他们好好补补。”
  柳思甜扬着奶乎乎的小脸,一脸不解,“奶,咱家那老多肉,为啥不能天天吃肉?”
  “哪有那老多?”
  柳老太反驳,以为她说的是家里那些,“看着是多,但咱家人也多,还都能吃。”
  敞开肚子吃,几顿就吃没了。
  “有啊。”柳思甜一挥白白胖胖的小胳膊:
  “我师父给我好多呢,好大一堆,奶你看。”
  柳老太刚想问放在哪儿,就听屋里“砰,咣当……”响了好几声。
  柳老太贼精,嗖一下站了起来,迅速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抱起孙女,插上门,就往屋里跑。
  动作一气呵成。
  嚯!
  还好她有准备,要不能吓得腿软,把孙女摔了。
  这也太多东西了。
  一时间眼睛都不够用了。
  上好的五花肉一大坨,牛骨头十来根,上面还有不少肉。
  肥鸭有五只,牛肉有一大坨,白面一袋子,大米一袋子,苞米面一袋子。
  挂面十捆。
  油炸大麻花二十根,大果子(油条)二十根。
  鸡蛋糕,桃酥,蜜三刀,每样都好大一包。
  活的大鲤鱼,有五条,一条最起码3斤多沉。
  甚至还有一板水豆腐!!
  柳老太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