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诵《道德经》,老子震惊!..

《道德经》乃是老子所著,对于“道”字一解,极尽阐述。

如果将这本书的内容背出来还搞不定,那叶青也只能认命。

毕竟,这也是他唯一了解有关于“道”的知识了。

打定主意,叶青也没再听玄都讲“道”,再听下去他真怕自己会睡着。

索性闭上双眼,阖眼而憩。

又是几盏茶的功夫过去,玄都才将“道”的理解说完,跟着歉然道:

“师父,还望恕弟子愚钝。对‘道’的见解,弟子也仅限于此了……”

话虽如此,可太清老子哪里能生得半点气?有这么优秀的弟子,他高兴还唯恐不及!

于是他点了点头,眼中饱含欣慰道:“徒儿过谦了!有玄都在,我人教当兴啊!”

闻言,玄都振奋不已,能得到师父这般评价,他当然喜不自胜。

“谢师父夸奖!”说罢,玄都跟着稽首,又拜了两拜。

其实在他心里,对刚才的一番阐述,还是颇为自信的。

从他踏上这漫漫仙途,穷极所有精力,都在对“道”进行钻研,理解不可谓不深。

只是在师父这样的圣人面前,自己的这些理解就无异于卖弄了,所以才这般自谦。

但要说这首徒之位,成为人教的大师兄,他依旧充满信心。

想到这里,玄都偷偷瞥了眼身旁的叶青,并暗自思虑道:

“师弟啊,对不住了!学无前后,达者为先。以后吾自当好好照顾师弟,肩负起自己这个师兄的责任!”

这般想着,玄都也不再向叶青看去,心中没由的多了几分愧疚。

太清老子在赞赏了玄都几句后,此时又将目光放在了不远处的叶青身上。

随即,他收敛了笑容,同时不住摇头叹息。

叶青与玄都一样,同样作为自己的弟子,也极对他的胃口,何况从刚才便不难看出,他的心性极佳。

但是玄都的表现太过优异,对“道”的理解,只怕叶青如何也赶不上了……

想到这里,太清老子犹豫了片刻,是否干脆让叶青不再作答,以免他受到打击,今后误了道心。

既然让叶青做师弟,那便多赐写法宝予他傍身,也算是补偿他了。

心中有了番计较,太清老子正要开口,准备直接将玄都立为师兄,叶青此时却陡然合上双眼,沉声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此言一出,玄都顿时瞠目结舌,愣愣地看着叶青,喉咙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一样,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而太清老子作为圣人,光是听到这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后,竟然也难以自持,仿佛陷入某种巨大的混沌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与玄都立即冷静下来,开始沉思叶青这些话中的意蕴。

愈是思索,他们愈觉得此言奥妙无比!

一提起“道”,便难免不去想象具象的“道”,但由于生灵万物自身存在先天和后天的桎梏,因此局限了关于“道”的想象。

而无论如何去阐明“道”,如何去想象“道”,它都是如此立于世间,让人无法捉摸,正是“大道无形”!

这便是“道可道,非常道”。

那何谓“名可名,非常名”呢?

“道”可以任人言说,但那也只是各自心中的“道”,比起想象,言语更难言明,因此“道”只可以意会,不可以名状。

此之谓“名可名,非常名”。

仅此一句,囊括种种,包罗万象,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言尽。

……

还未等二人琢磨出更深一层的含义,叶青又接着背诵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又是短短几句话,太清老子和玄都再次如遭雷击,思绪纷飞。

这其中的玄妙,绝非常人可以意会。

更让太清老子觉得惊讶的是,叶青话中的意味,隐隐让生起一丝熟悉之感。

毕竟,之前能对“道”有如此深刻理解的人,那只有他的师尊——道祖鸿钧!

然而正在背诵《道德经》全文的叶青,还全然不知师父老子和玄都心中已掀起惊涛巨浪,继续闭目沉思,苦苦回忆着。

毕竟距离前世已经过了这么久,记忆难免有些模糊,万一背错那可就尴尬了……

叶青没有注意到老子与玄都的反应,继续自顾自地背诵起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9:http://b.faloo.com/1198884_2.html